博物馆里的文物终于要回家了
大英博物馆最近这几年有点坐不住了,前阵子还计划着把一些抢来的东西还回去。
不止这一家,欧美其他几个大博物馆也在琢磨同样的事。
东西抢了就抢了,为啥现在惦记着还?
这事可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浙江姑娘张琳艳在英国踢球时,专门抽空去了趟大英博物馆。
出来后她在网上留了句话——“感慨万千”。
里头全是中国的瓷器、字画、青铜器,数量多得吓人。
不光中国的,印度的、埃及的、非洲的,稀奇古怪的物件堆满了好几个展厅。
当年英国人满世界打仗抢地盘,抢完了顺手就把别人祖传的宝贝往自己家里搬。
展开剩余76%就这么一来二去,现在博物馆里摆的大半东西都不是他们自己的。
博物馆为啥现在想起来还?
说到底,三个原因跑不掉。
头一个,东西摆在那里反而碍事。
博物馆本该讲自己的历史,可满屋子塞着别人家的东西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
举个例子,英国的历史馆里硬摆着中国的唐三彩,总不能说英国人的祖宗在唐朝烧瓷器吧?
摆得越多,越影响人家讲自己的故事。
第二个原因更实际——东西来路不正。
当初摆出来是为了显摆“老子当年多威风”,抢了那么多地方连古董都搬回家了。
现在时代变了,这些强盗历史反而不好说出口。
法国卢浮宫里有块埃及石碑,是拿破仑时期硬抢来的,现在埃及政府年年催着要。
碰上这种事,欧美脸色多少有点挂不住。
最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——当初抢东西的那些国家,现在都站起来了。
中国前两年把圆明园的鼠首兔首要回来时,法国人二话没说就给了。
因为现在不是一百年前,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年代早就翻篇了。
去年希腊总理直接点名大英博物馆,叫他们把帕特农神庙的雕塑还回来,闹得英国媒体连着吵了半个月。
还文物这事没那么简单
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法兰西博物馆去年悄悄给非洲还了26件文物,结果被发现全是仿制品。
大英博物馆更绝,说归还可以,但得保证展馆温度湿度达标。
这话听着就像“你家房子不够好,东西先放我这保管”。
前两年英国还有个议员跳出来说文物留在英国更安全,被印度网友喷得关了评论区。
这些东西其实早该物归原主。
土耳其的古代石雕被德国人抢走后,整整131年才回到故乡。
去年南京博物院办展,从英国借了批瓷器,开展当天参观队伍排出去两公里。
看自己家的东西还得找外国人借,这事搁谁身上都闹心。
是时候物归原主了
瑞士有个钟表博物馆,去年把所有抢来的怀表都还给了原主。
馆长说了句话:“偷来的表走得再准也不光彩。”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学这招,德国还专门立法要求清查殖民时期抢来的文物。
现在的世界早不是大炮巨舰的时代,那些摆在玻璃柜里的战利品,迟早都得回到原来的地方。
就像今年五月从美国回来的战国帛书,漂泊了两千多年终于落叶归根。
有些事可以等,但有些东西,晚还一天都是罪过。
发布于:四川省